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和主要标志。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站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新起点上,河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走?怎样更加突出工业的主导作用?连日来,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一话题建言献策,共话发展。
转字当头 推动工业经济由大变强
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如果仅从规模和数量看,中国毫无疑问已是一个“工业大国”。早在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若从质量和效率看,我们离“工业强国”还有相当差距。
“同全国一样,河南工业同样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杨盛道说,初级产业比重大,产业层次偏低端、产业链条偏上游、产业规模偏松散等问题突出,“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问题更是日益凸显。”
“在保持一定增速的同时,加快‘转’,是省委、省政府基于形势和河南省情做出的英明决策。”杨盛道认为,“今后一段时期,河南应朝向工业经济强省的目标,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加快走出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作为一名企业代表,中石化洛阳分公司总经理赵振辉对加快推进工业升级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体会更为深刻。“我理解的新型工业化,应是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 为代价的工业化,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要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减少废弃物排放,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集群发展 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竞争力
产业只有形成集群,才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才能从粗放走向集约,也才会出现倍增效应。对我省而言,工业集约生产的有效载体就是产业集聚区,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省产业集聚区框架体系基本完善,发展形势方兴未艾。
“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促进开封快速崛起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市长吉炳伟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近年来,开封市以产业集聚区为载 体,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2012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3位,成绩可喜可贺。“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产业集 聚区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如何加快产业形成集群发展的态势?全国政协委员、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震宇认为,首先要围绕重点 产业进行链式招商。“为什么珠三角、长三角招商那么容易,就是因为他们有完善的产业链。新企业进去后,很容易找到相关配件。我们河南的产业集聚区也有这个 态势,但仍需强化这一意识。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引进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态势。”张震宇说,富士康就是很好的例子。
推进融合 向现代工业要质量要效益
工业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区域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
对此,杨盛道认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工业化离开了信息化这个时代的特征和条件就谈不上是新型工业化了,当然也无法形成新的后发优势”。
而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市市长王战营则进一步表示,信息化可以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创新生产工艺,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持续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方面的集成应用,全面加强生产过程、生产装备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信息化。”